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生态之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我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建章立制 推动政策落地
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和省上《实施方案》出台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市水务、发改、环保、国土等部门以及县、区政府按照中央和省上决策部署,摸清我市基本情况,制订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
谋定疾行。今年2月下旬,《金昌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初稿出台。
8月8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市级《工作方案》。《方案》结合我市实际,明确提出了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理、优化河库水量调度、规范河湖采砂、加强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八项重点任务。
截至11月28日,我市出台了《河长制信息报送制度》《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市级河长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察制度》《工作督导检查制度》《工作督办制度》《河长巡河制度》《河长制考核问责与激励制度》《河长制验收制度》等10项制度,为科学规范实施河长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市级层面全面推进制度落地的基础上,县、区也狠抓责任落实。截至目前,县、区河长制工作方案已全部印发,全市12个乡镇也出台了工作方案。
党政同责 建立四级责任体系
我市境内主要有东大河、西大河和金川河3条河流,小沟小河244条。
要完成好境内河流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湖确权划界、水域岸线规划等管理保护工作职责,离不开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的立体管护。
我市确立了以市委书记为总督导、市长为总调度的“双河长”;境内最主要的东大河、西大河和金川河3条河流分别由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担任河长;同时,其他河流所在的县、乡、村分别设立河长,由同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担任。
截至12月20日,全市356名各级河长都已“走马上任”,开展河湖巡查、管护、调研等工作。其中:总河长30名(市级2名、县级4名、乡级24名),河长326名(市级3名、县级9名、乡级79名、村级235名)。
吴书记巡视西大河
杨市长冬季巡河
??同时,市、县(区)两级成立了河长办,落实了人员、经费和办公场所,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树立问题导向 多措并举综合整治
?为加快推进河长制工作,从8月下旬开始,市级总河长及三大河流市级河长分别带领水务、环保、国土等部门负责人巡河调研,查看河岸线环境状况和河道管理现状,提出了治理目标和要求。
??在推进河长制工作中,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综合整治,切实提高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河一策,建档立卡。在完成了全市3条市级河流、县级9条河流和76条乡级河流的调查摸底工作基础上,编制“一河一策”方案,积极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整合力量,常态化巡查。整合水务、环保、国土等部门执法力量,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对河道湖泊实行动态监管,严厉打击各种涉河违法行为。强化日常巡查,全市聘请了460名村社河道巡查管护员,实现了第一时间对河流的巡查管护。
??专项整治,维护河道畅通。结合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同步开展了河道水域环境专项治理工作,清理河道内垃圾1000余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确保河道畅通和行洪安全;对取水许可、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费征缴等情况进行执法督查,确保了水资源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广泛宣传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
??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我市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着力提高社会公众对河湖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全市各级水务部门积极开展河长制宣传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河长制工作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市水务部门在甘肃水利网、《金昌日报》、金昌电视台等媒体发布河长制工作信息和新闻报道50余条。
??从8月份开始,我市通过《金昌日报》、金昌电视台等媒体向社会公告了市、县(区)级河长名单,并在河流水库附近设立河长公示牌100块。公示牌标明了河长姓名、职务、职责以及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便于群众监督和参与河道管理工作。
??随着一项项工作措施深入实施,河长制正在金昌生根发芽,为金昌的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