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偶像艺人
编辑
主条目:偶像 (日本)
SMAP為日本男子团体的代表人物之一
日本的「偶像」(アイドル / idol)最初主要用于称呼日本国外的艺人,日本国内的有人气的艺人一般被称为「明星」(スター / star)。
在电视还没有普及的时代,日本主要的娱乐产业还是电影。因此「明星」大部分場合都是指电影明星,特别是加山雄三、吉永小百合、濱田光夫等人,被称为“青春明星”。在美空云雀和吉永小百合的时代,美空云雀、江利智惠美和雪村泉的“三人娘”,还有中尾美枝、伊东由佳里和园真里三人组成的“火花三人娘”之类的组合都获得了很大的人气。
但是在1960年代,随着电影产业的衰退以及电视时代的正式到来,带来的是Group Sounds组合的热潮。在这过程中,和“明星”一起,“偶像”这个称呼也渐渐被广泛使用。
到了1970年,具有青涩而又可爱,贴近生活等特点的“偶像”形象出现了。这时候出现的“偶像”体现的是一个日本的独特的审美意识。同时,随着1986年CBS索尼的创立,一直以来唱片公司把乐曲制作交给自己专属作家的模式也发生了改变。随着没有签约公司的自由作家的活跃,“偶像歌谣”也渐渐繁荣。
民族学者柳田国男是这样描述至今为止的女性偶像产业的繁盛的:原本相较于男性,女性就拥有“敏感”、“细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又拥有一种独特的力量,能够传递出生命的力量,连接通往幸福的道路。也因此,日本偶像产业的繁荣期,和经济的繁荣萧条能够完全保持一致。
韩国的偶像艺人
编辑
主條目:K-POP偶像(朝鲜语:대한민국의 아이돌)
获得2011年MTV欧洲音乐大奖的韩国男团BIGBANG
韩国的偶像(韩语:아이돌 Aidol */? )文化與韓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息息相關。最早可追溯至韓國SM Entertainment由李秀滿在1996年推出H.O.T[6] 。隨後YG Entertainment由梁鉉錫在1996年推出的「Keep Six」和DSP Media在1997年推出的「水晶男孩」、與JYP娛樂則由朴軫永在1999年推出「g.o.d」,開始了韓國走向現今風靡全球的偶像組合模式。
部分韓國歌唱組合,在1990年代中期,成功進軍大中華地區。另一方面,Hip Hop和R&B音樂亦在這段時間被引入韓國,組合包括Drunken Tiger因此而獲得成功。
21世纪,有一些在韓國成功的偶像組合或歌手開始進軍日本市場,積極在日本接受訪問或做表演、甚至固定演出日本綜藝及電視劇等[7]。同一時期,韓國的偶像文化也隨著韓流的推波助瀾而擴及到全世界,成為韓國娛樂產業在世界上的重要象徵之一。
中国的偶像艺人
编辑
火箭少女101组合
2005年超级女声总决赛第一轮现场
2000年代的中国大陆,《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等素人选秀节目兴起,造就了一批以李宇春、周笔畅、李易峰、井柏然为代表的平民偶像明星。进入2010年代以后,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兴起,缩短了明星与粉丝间的距离。此外,随着选秀节目的泛滥,新生代的偶像更加注重通过人设与粉丝形成强情感黏性,偶像养成的趋势日趋明显。[8]
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是,2018年是中国的偶像产业的元年,《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两个偶像选秀节目的火爆让“练习生”、“出道”这些选秀节目术语变得为人所热议。相比普遍意义上的明星,偶像产业和粉丝的联系要更加紧密,偶像艺人能否出道,要看粉丝的支持数量,出道后的专辑发行、演唱会等也需要粉丝的消费支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