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出自先秦佚名的《芄兰》

译文芄兰枝上叶弯弯,小小童子佩戴韘。

注释韘:用玉或象骨制的钩弦用具,著于右手拇指,射箭时用于钩弦拉弓,即扳指。

赏析此句以“芄兰”枝叶起兴,描述女诗人眼中“童子”的年幼无知。

完善

原文

佚名《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译文及注释

译文芄兰枝上结尖夹,小小童子佩角锥。虽然你已佩角锥,但不解我情旖旎。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芄兰枝上叶弯弯,小小童子佩戴韘。虽然你已佩戴韘,但不跟得来亲近。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

注释芄(wán)兰:兰草名,一名萝藦,亦名女青,蔓生,断之有白汁,嫩者可食,荚实倒垂如锥形。支:借作“枝”。觿(xī):用兽骨制成的解结用具,形同锥,似羊角,也可为装饰品。本为成人佩饰。童子佩戴,是成人的象征。能:乃,于是。一说“宁”“岂”。知:智,一说“接”。容、遂:舒缓悠闲之貌。一说容为佩刀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此诗两章开篇都以“芄兰”枝叶起兴,描述女诗人眼中“童子”的年幼无知。因为芄兰的荚实与觽都是锥形,很相像,故诗人触景生情,产生联想。这位女诗人与诗中的“童子”,可能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关系非常亲密。可是,自从“童子”佩带觽、套上韘以来,对自己的态度却冷淡了。觽本是解结的用具,男子佩觽并没有严格年龄限制,与行冠礼不同。据《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左佩小觽,右佩大觽。”《说苑·修文篇》也说“能治烦决乱者佩觽”,故毛传谓觽是“成人之佩”,佩韘则表示“能射御”。当时,贵族男子佩觽佩韘标志着对内已有能力主家,侍奉父母;对外已有能力从政,治事习武。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中的“童子”一旦佩觽佩韘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有关此诗背景的说法很多,一谓刺诗,汉《毛诗序》说:“《芄兰》,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元刘玉汝《诗缵绪》说:“愚意卫人之赋此,毋亦叹卫国小学之教不讲欤?”今人高亨等则以为是刺童子早婚。程俊英《诗经注析》则认为“这是一首讽刺贵族少年的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2-123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25-126

简析

《芄兰》是一首四言诗。此诗描写一个童子尽管佩戴着成人的服饰,而行为却仍幼稚无知,既不知自我,又不知与他人相处。全诗二章,每章六句。开篇即景起兴,不仅在于引起对“童子”佩饰的描写,还用“芄兰”的外露而不含蓄,隐寓童子的不成熟;诗中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童子”外表的庄重掩饰不住内心的幼稚,其颤动的垂带就透视了全部的本质。这首诗使用复沓的手法,用以强调本意,诉说“童子”的不解风情,流露出姑娘“怨”中寓“爱”的绵绵情意。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42篇诗文 ► 8612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花开花落昔年同。

——晏几道《浪淘沙·小绿间长红》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三侠五义·第八十一回》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

——欧阳修《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王维《春中田园作》

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李贺《苦昼短》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

——纳兰性德《鹧鸪天·离恨》

🌈 相关推荐

《党建研究》2025年第5期
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

《党建研究》2025年第5期

📅 07-16 👁️ 5210
《王者荣耀》英雄艾琳上线时间
365bet备用网站

《王者荣耀》英雄艾琳上线时间

📅 08-09 👁️ 1114